咨询热线:400-222-6666
您当前的位置: 半岛·体育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NEWS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半岛bandao体育金融衍生品批判 3 金融衍生品功能与作用再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6-09 次浏览

  半岛bandao体育金融衍生品批判 3 金融衍生品功能与作用再研究通行的关于金融衍生品社会功能的观点是不科学的。金融衍生品交易蕴含、增加与放大交易者风险,不能有效套期保值,而且多角度制造、累积与催化系统风险,不能稳定市场反而还会破坏市场稳定。金融衍生品市场不会增加反而减少投资者群体尤其是普通投资者的财产,扩大收入差距,扭曲财富再分配。大部分金融衍生虚拟资本与财富的创造及其服务无关,但通过投机、、欺诈、操纵来攫取利益,干扰实体经济活动。金融衍生品市场不能指导反而影响社会资源配置,增加社会交易成本。金融衍生品市场对社会来说总体上是冗余的甚至有害的部门。

  流行的金融理论及其论文认为,金融衍生产品即期货、远期、期权、掉期和信用衍生品等由于能够发现价格、套期保值,所以能够降低金融市场风险和国家风险,稳定市场和国民经济,帮助人们投资获利,提高金融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虽然也有一些人发现金融衍生品蕴含和引发了一些系统风险,但被认为是特殊条件、操作失误或监管不力造成的,未被认为是一般规律。虽然也有人指出金融衍生品存在严重的社会危害,但未能为金融学、经济学原理所吸纳,未能影响主流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者对衍生品的基本判断。实际上,通行的关于金融衍生品社会功能的认识完全是似是而非的。

  金融衍生品不仅不能像通行的理论所说的那样可以套期保值,不能有效分散或转移交易者风险,而且自身充满风险、增加风险、放大风险,并制造、累积和催化宏观系统风险。

  通常认为,在投资领域里股票市场风险最大,实际上,风险更大的是金融衍生品市场。有三种风险股票市场基本没有而衍生品市场存在。(1)交易对手违约风险。衍生品往往是场外交易,衍生品交易的一方不能或不能全部、及时履行交收责任,存在可能性, 即使是融资融券市场,股票融资融券者到期也可能不能或不能全部偿还资金或证券。而股票实行集合竞价交易,完全不会出现上述情况。(2)流动性与资金周转风险。前者指衍生工具持有者不能以合理的价格卖出合约,尤其是大额合约;在市场发生大的波动时可能缺少交易对手而不能进行对冲。后者指交易者缺乏资金对亏损的期货头寸追加保证金,或没有资金进行对冲,使浮亏变成实实在在的亏损。(3)法律风险。金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而相关法规建设必然相对落后,有时交易不受法律保护,有时出现新法规使原有交易方式违法,有时全球化的交易不易确定适用哪个国家的法律。

  有三种风险两个市场都存在,但衍生品市场比股票市场发生得更多。(1)衍生品与股票一样也有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但是发生的概率与程度不同。如果衍生品标的资产价格出现与预期方向相反的变动,该方向所有的投资者和投机者,以及没有对冲的远期套期保值交易,都要亏损,而且亏损没有上限。有对冲的期货套保,具有投保性质的期权与信用衍生品投保方,似乎仅仅付出了一定费用而免除了原有资产亏损的可能,但如果不做那些预测错误的期货套保,现货的盈利就不会被期货的亏损所抵消,如果不做那些预测错误的期权套保和信用衍生品套保,就不会浪费昂贵的投保费用。由于期货与现货价格变动幅度不一致,有对冲的期货套保也会出现绝对的亏损甚至是重大的亏损。投保费用/期权价格的变动比其标的资产价格变动幅度大得多,1987年10月19日,美国看空期权合同价格从0.1-0.2美元突然涨到20-30美元。玩笑说,以前只知道股票跌了会亏钱,股票能做空后股票涨了也会亏钱,现在好了,出了股票期权,股票价格不动也会亏钱。此外,在融资融券中,资产价格异常波动时,如果交易所无法维持担保,证券公司就会通过强行平仓收回借出的资金或证券而打乱投资者的交易进程。(2)股票与衍生品都有运行操作风险,即操作失误、员工违规和技术故障带来的风险,但衍生品交易更易发生。(3)股票与衍生品都有被欺诈、被操纵的风险,但是衍生品既有自身被操纵的风险,又有基础资产被操纵的风险。无论股票市场,还是外汇、债券、大宗商品市场,衍生品的风险都大于基础资产市场,各种衍生品市场中操纵、破产、丑闻事件也都层出不穷。由上,衍生品交易的损失往往巨大,每一种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都无法被锁定。

  有三种因素使衍生品的市场风险会被放大。(1)杠杆性。由于少量保证金款项代表多倍衍生品交易,现货价格很小的变动就会使交易量被放大十数倍乃至更多,交易者一旦亏损往往数量很大。(2)表外性。为避免存款准备金率和资本充足率的规定增加成本、避免资本充足率规定限制资产比率,商业银行有动力增加不进入资产负债表的衍生品业务。风险较大的表外活动没有表内业务监管严密,使银行的风险随着衍生品的增加而增加。(3)复杂性。预测金融衍生品基础资产的价格转换本来就很难,再加上更为复杂的衍生品,那就难上加难。很多金融衍生品设计精巧复杂,连专业人员也看不懂,更不用说普通的投资者,这使得投资者容易被误导。一些交易在一定时期内不赔钱甚至会赚钱,但在长期中,一次大赔钱就可能造成前功尽弃甚至倒赔。

  国外商业银行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显然增加了风险,它们利用衍生品从事的一般是投机而不是对冲。李黎,张羽(2009)研究了18家美国银行控股公司的数据,发现衍生品交易对银行的系统风险有显著正向影响,银行在次贷危机前较次贷危机后持有更多的衍生品投机头寸。[1]德意志银行2015年巨亏68亿欧元,有分析认为,该行没有大规模的银行零售和信用卡业务来对冲主营的投行业务风险,难以处理大量衍生品,成为将其压倒的最后一根稻草。例如2013年底德意志银行持有54.6万亿欧元的衍生品,比该行存款数高出100多倍,是欧洲GDP的5倍多,接近全球的总GDP。在巨额的金融衍生品面前,银行风控手段是无能为力的,没有哪家涉足衍生品的大型银行能够在巨大风险暴露时安然获利、独善其身。

  我国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导致企业严重亏损的事件大量发生。如株洲冶炼厂放任外盘期货交易导致14.6亿元人民币巨亏,中航油(新加坡)航油套保+投机损失近40亿元人民币,中盛粮油套期保值由于期货与现货价格背离导致失败,国储空头头寸空损失惨重,深南电对赌协议遭噩梦,江西铜业套保巨亏原因扯不清,中国远洋远期运费套期保值巨额亏损,中信泰富为了锁定澳元升值风险做多澳元亏掉91亿港元。国航、东航中铁、铁建、中国高速传动等行业巨头也都曾在金融衍生品市场遭到惨败。

  很多人都认为金融衍生品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具体原因是金融衍生品发展过度,与次级和资产证券化相联系,并缺乏有效监管等等。实际上,金融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金融衍生品是助推因素,但金融衍生品并不是仅仅在特殊情况下像2008年那样才会促发金融危机,也不是随时都能触发金融危机,而是只要金融衍生品得到较大发展,都必然会孕育系统风险,起到不同程度与不同形式的破坏作用。由于交易者们忽视实体经济存在着严重的生产过剩,忽视微观领域进行风险管理的同时宏观风险却因而不断扩大,从而狂热地大量投机于衍生品,金融衍生品就会对经济危机或准经济危机起到引发和推波助澜的作用。

  1.金融衍生品合同制造和再制造新的市场风险。不属于套期保值的金融产品合约的签订,就是制造或生产风险。这种风险本来并不存在,也不是从基础金融资产中转移过来的,只因衍生品交易的参与者模仿套期保值进行,签订了大量的期货、远期、期权、信用衍生品交易合同,新的风险就诞生了。如果在衍生品的基础上再搞衍生品,那就是再生产衍生品风险。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风险被多级生产制造,从而在以极低首付乃至零首付或延迟还款做成次贷资产的基础上,次贷风险被衍生品和类衍生品多次放大:多次资产证券化和流通债券再证券化,创造出数百万亿美元的CDO、CMO等担保债券;通过信用违约掉期(CDS)对证券化债券进行保值,CDS市值达到62万亿美元;对冲基金对手中的垃圾CDO通过增信衍生出合成CDO,又以此高杠杆向商业银行抵押,购买新的CDO;次级贷支持信用衍生品系列指数ABX期货交易,只交5%-10%的保证金,交易规模放大10-20倍。本来,次级房屋只占房屋的五分之一,违约损失只占住房抵押的6%,但金融寡头们在次贷基础资产之上通过衍生品的帮助制造了巨大的泡沫资产,并且衍生再衍生,次贷违约风险被高倍再生产,结果使大批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

  2.金融衍生品增加、放大交易主体风险,必然制造宏观系统风险。具有杠杆性、表外性、复杂性和场外性的衍生品,增加社会风险总量及其脆弱性。杠杆性以少博多的特点使交易者容易遭受巨大损失从而破坏交易链条, 增加了系统性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表外业务增加银行的总杠杆,弱化社会监管约束。衍生品复杂性使一些人容易失误与上当。OTC即场外的私下交易透明度低所以比场内交易风险更大,如定价容易偏高或偏低,交易者对交易对手的交易头寸和信用等情况不知情,监管困难或无监管。商业银行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往往主要在场外,2008年6月底美国场内金融衍生品面值只占场外金融衍生品面值的4.19%,2015年全球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名义本金是世界GDP总量的7倍多。一般而言,风险发生在商业银行系统对金融整体破坏性最大,系统性风险并不会因为有些人获利而可以对冲另一些人的损失对系统性安全的冲击。

  3.金融衍生品积聚基础金融资产风险,增强风险的关联性,也会制造市场系统风险。套期保值者要把基础金融资产的风险由金融衍生品来承担,风险保护提供方想用金融衍生产品承担基础金融产品面临的风险,这样,分散的基础金融资产的价格、信用风险就聚集在金融衍生品市场。如前所述,金融衍生品市场上的风险比基础金融资产的风险更加具有脆弱性,因而更容易发生系统的紊乱。本来,一个人对银行的债务逾期或拒绝全额偿还,作为一个个孤立事件银行比较好消化,但现在,在基础资产买卖双方或持有一方的基础上增加了衍生品交易者乃至多个交易者,其中包括巨大金融机构和巨大企业,这交易主体环环相扣,一旦某个环节严重偿债困难,资金链断裂乃至破产倒闭,就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扰乱整个金融经济体系。

  4.风险管理促进过度信贷制造更多的信用风险和生产过剩风险,并推动大量风险交易产生。马克思指出,现实的危机只能从资本主义生产的现实运动、竞争和信用中来说明。[2]信用是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3]信用膨胀积累信贷风险,信用过度促进生产过剩,大规模信用违约引爆经济危机。金融衍生品尤其是信用衍生品以保值保险的外衣,让、债券看起来很安全,发展信用保险必定刺激放贷机构发放更多的,刺激投资者购买更多的债券。比常规信用更多的信用一定是信用风险更大的信用,信用保险刺激起来的信贷资产一定是更加脆弱的信贷资产,这些微观行为的保险行为让宏观市场更为不保险。在美国金融危机前,华尔街投行把风险与风险债券重组担保结构化打包分装乔装打扮,又通过支付少量保险金让保险公司保险,再被五花八门的对冲衍生品套期保值,最后在估值模型下被评级机构赋予AAA的最高评级,得以推销给全球投资者。虽然华尔街高级做得有点过分,但自带风险、生产风险的金融衍生品,以风险管理套期保值的面目出现,它的大规模使用,天然起到掩盖风险的作用,使得次级的一种风险演化为多倍的衍生品和衍生证券的风险。此外,保险提供者为了有能力偿付信贷损失并保证运营成本,必然按照比常规坏账率更高的保险费率收取保险费,这就加大了信贷市场的运营成本、信贷双方的负担和亏损的可能性。

  5.衍生品交易加剧金融市场的投机性,从而使系统性风险更危险。参与衍生品投资虽然也要分析产品,但那不等于是理性投资,因为使用扑克麻将也要进行仔细分析。衍生品的性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金融衍生工具杠杆交易可以以小博大更加刺激人的赚钱的入市动机。参与者以心态进入必然导致衍生品交易的强烈投机性。美国金融危机前把垃圾债券忽悠出去的商业银行和投行也抵不住,转身又踏进自己设置的陷阱中,将蕴含了更大风险的转手衍生品大量揽入自己怀中。由于投资者的盲动,衍生品交易必然会加剧市场波动,从而强化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在历次金融危机中金融资本和金融衍生资本总是在追求价值增值的狂热投机运动中,推动金融脱离实体经济,制造危险的泡沫,或成为重大风险的导火索。

  由于以上原因,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导致金融市场波动的事件频频发生。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成为金融经济体形成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行的观点认为,金融衍生品作为与基础资产方向相反的交易活动,可以稳定价格和市场,其实这是一厢情愿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金融衍生品不但不能稳定市场甚至还会破坏市场稳定乃至经济稳定,因为衍生品本身及其投机性、杠杆性、操纵性会制造紧张气氛、放大供求力量,从而助长助跌。首先,在市场上做保值的投资者是少数,而做投机交易的是绝大多数。投机者除了抓短期机会外,讲究的是趋势,在金融资产价格上涨的途中,于每一点买入都是正确的,在价格下跌的途中,于每一点卖出都是合理的。在看起来要上涨或可能进一步上涨的趋势中,期权、期货和远期交易者都应买空,而在下跌的趋势中则应卖空。价格上涨时衍生品参与买,价格下跌时衍生品参与卖,就会制造紧张空气,增加买或卖的力量,引发或加剧涨跌。其次,证券买卖融资配资和买空卖空,会放大市场供求力量,而期权期货和远期本身的杠杆、证券买卖配资与融资加杠杆,会放大价格涨跌的程度。例如,在较大利空发生时,期货和融券做空机制会对股票现货市场产生很大的打压作用,加剧价格不稳定;在股价远离基本面或多数交易者看空的情况下,当出现下跌迹象时,卖空者会与现货卖出者会一起涌出,造成比没有卖空机制时更大的卖压,破坏稳定。

  学术研究对衍生品稳定市场的作用认识不一,但不能证明衍生品能够稳定市场。邢天才和张阁(2009)曾发现新加坡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轻微增大了沪深300指数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性,股指期货增大了现货市场的非对称性。[4]邢天才和张阁(2010)还发现中国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波动性没有较大影响,但增大了其非对称性。[5]等(2016)研究发现,两融业务导致投机过度,加剧了股票价格异动,没有达到平抑市场波动的设计预期。[6](2016)分别对市场和个股研究,表明在暴涨暴跌阶段,融资发挥正反馈效应,加剧股价波动;在非暴涨暴跌阶段,融资发挥负反馈效应,抑制股价波动。[7]、(2017)研究,股指期货交易被限制,指数波动率先降后升。[8]一些研究结论是期权在较长期限上能够稳定股票市场,也可能与被研究阶段处于非暴涨暴跌时期有关。

  衍生品往往成为投机者和攻击者搅乱市场的工具。1987年10月19日,美国遭遇黑色星期一,道指暴跌近22.6%,引发全球风暴,被认为是元凶之一。在触发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以索罗斯为代表的金融大鳄首先拆借泰铢或融美元购泰铢,然后通过现货、期货和期权抛空泰铢导致泰铢大幅贬值,再在低位买入泰铢归还借来的泰铢,大获其利;先是融资买入泰国股票并拉升股价,随后利用现货、期货、期权抛空股票使之大跌,期货和期权杠杆效应使之大获其利。索罗斯等用同样手法将整个东南亚汇市与打败。1998年8月,国际对冲基金对香港发动总攻,先是大手笔高价抛空恒生指数期货合约,沽空股票,然后大肆散布谣言,企图推动恒生指数大幅下跌使其高价卖出的期货在结算日获利,结果恒生指数从1万点跌至8000点,进而跌破6600点,迫使香港政府动用上千亿港元拉升恒指,回击炒家们的疯狂卖空。

  我国于2010年3月31日开通股票融资融券交易,4月16日推出股指期货,股指期货推出前一日上证指数收于3164点,但到7月2日盘中跌到2319点,11月11日盘中又冲到3186点,2013年6月24日下到1958点。2015年2月9日上证指数3095点时上交所开展股票期权交易,4月16日增加了中证500和上证50两大期指,4月17日允许机构投资者借股做空,扩大可做空股票的范围至1100只,当日美国的中国股指数ETF大跌4%左右,但种种新增衍生品都没有稳住上冲的步伐,反而在融资、配资的资金配合下,在期权期货的避险功能鼓舞下,上证指数从2014年7月的2000多点到2015年6月12日竟上冲到5178点,市盈率中外空前,金融衍生品根本没有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反而为巨大泡沫的形成大力添砖加瓦。主导的观点认为出台股指期货主要目的是为了抑制单边市,抑制泡沫,这种愿望早已为事实证明不现实。

  从2015年6月15日开始仅两个多月虽然多次千股停牌中国仍从5000多点暴跌至3000点以下,激起政府付出全面救市的巨大代价,出现这一奇观,虽然股价虚高是根本原因,但各种衍生品创新是迅速下跌的直接原因。频道评论2015年7月1日暴跌5.23%的股灾时说:是期指做空导致指数下跌。对于股指连跌千点的路径,张彬(2015)指出,期货(中证500)IC1507率先砸盘,负基差持续扩大,带动正场杀跌,引发场外融资爆仓、场内融资盘平仓、公募基金赎回……造成A场的大面积跌停,期指市场频频出现巨大卖盘,三大期指特别是IC1507 频触跌停,期指市场的恶意做空,或是这一切的元凶。[9]同时,清理配资也触发配资强烈抛售,促进股价降到伞形信托、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杠杆产品强制平仓线,合力形成雪崩。在此过程中,大投资者通过卖空股指期货对冲风险或力图盈利,并引诱股民随着股指大幅下挫斩仓割肉,而期货市场下跌加剧列投资者下跌预期,产生羊群效应。三大期指+正场1100只可做空股票+股指股票配资=全面强大的暴利做空投机工具,方便金融资本操控。三大期指保证金13%-15%,本身就是7倍左右的杠杠,可做空股票的杠杆与此类似,1.7万亿-2万亿元的场外配资还有3-5倍甚至10倍的杠杆,期货杠杆与配资杠杆又相互结合:很多配资者通过股指期货为配资对冲。以上结合高倍数投机杠杆的强大做空机制,具有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大大加剧了市场的剧烈动荡。

  正因做空危害巨大,世界各国都对做空有很多限制。2008年9月15日雷曼破产大跌后,美国证监会禁止裸卖空即在没有持有股票或融券的情况下进行卖空,停止797只金融股的卖空16天,后又增加禁止做空股票清单,并且宣布严厉查处操纵市场行为。实际上,股票衍生品交易对股票市场而言没有任何存在价值。

  多年来,把增加投资收入列为金融衍生品好处的声音不绝于耳。许多人认为,对于期货投资来说,即使是股价下降,也可以在正确判断行情的前提下获得收益;对于期权投资来说,在回避下跌风险的同时不会使投资者失去因市场上涨而获利的机会;股票的期货、期权及股票本身三者之间会出现很多套利机会,利用衍生品理论价格和实际价格的差异进行指数套利也可以获利;利用衍生品的高财务杠杆可以赚更多的钱。相应地,人们认为衍生品有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组合管理,实现低成本的短期组合调整,有利于满足风险偏好者的投资需求,可以为社会游资提供新的投资渠道,多种结构产品还可以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等等。人们还认为,利用卖出期权获得期权费即权利金也可以增强收益,养老金、社保基金等机构就可以这样做;相应地,金融衍生品还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拓展业务,大大促进银行业的发展。

  首先,金融衍生品市场对投资者群体而言没有收入来源。衍生品交易作为对赌活动没有人去创造财富,衍生品市场绝大部分远离实体经济没有价值来源,所以衍生品投资投机只能对价值和财富进行重新分割。合同一方所得便是另一方所失,多头所失便是空头所得。不管是依靠价格涨跌、套利还是利用杠杆赚钱,一些人在市场上获利都要以另一些人的亏损为前提,而且要以比获利者所获利益更多的损失为前提。这是因为,投资者需要付出手续费、佣金、管理费、融资融券等,很多国家还有衍生品交易税收。

  其次,金融衍生品市场分配是一种逆向再分配。一般而言,衍生品交易会使中小投资者的财产向大投资者转移,使一般投资者的收入向市场操纵者转移。

  期货是一种典型的通过操纵市场而掏别人腰包的工具。与一般金融市场操纵不同的是,衍生品市场操纵可以在基础产品与衍生品之中操纵一个市场而在另一个市场获利。比如操纵期货而在现货身上获利,即先在现货市场进行大额买卖,并在一定时期尤其是交割日的前一日在期货市场进行大额反向操作,以此打压或拉升现货价格谋求不义之财。或者操纵现货而在期货身上获利,即先在期货市场建立仓位,在期货合约到期日前操纵现货市场价格,从而控制期货合约的结算价格而攫取金钱。期货操纵还可以与其他操纵手段结合起来,如大投资者在期指建立空头头寸,然后利用利空消息打压股价,就可以获得很多盈利,而如果加上杠杆作用和融券卖出,就可以同时获得三重收益,进而如果在做空成功后抄底,那就可以拿到第四份财产,与此同时大批小投资者随着股价下挫而财产缩水。股指期货操纵起来虽然有难度但能实现:市场上不乏可以纵横捭阖的巨额金融资本,一些巨额资本还可以互相达成默契;误导性信息传播途径很多而且十分便捷,一些咨询指导机构和被指导群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进行趋势交易和跟庄的投机者也是人数众多,因而市场操纵必有斩获。事实上,国内外投机者利用利空消息大肆做空,获得了大量好处,人们甚至很难发现他们操纵失误。有统计,所有期货客户的收益率接近正态分布,而其均值是-14%,[10]即大多数人赔钱。

  资产证券化虽然未被列入金融衍生品,但实际上它具有特殊的衍生性,可以说属于类衍生品。资产证券化是宏观风险制造者,也是金融寡头掠夺社会的工具。首先,资产证券化好像通过售卖债务可以收回资金继续放贷增加银行的流动性,但这种做法加快了货币流通,效果是增加货币流通量,问题是我们整个社会需要增加货币流通量吗?如果不需要,那么新的证券发行者不是在制造货币泡沫吗?如果需要增加货币量,央行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吗?央行释放货币不比风险性债券增加货币流通量更安全吗?其次,以债务为基础发行新的债务凭证,在转移风险的同时也制造风险债务资产,资产证券化后再将所得资金贷出去,制造了信用泡沫和新的风险资产,而这种新的风险资产还可以再次证券化,制造更多危险的信用泡沫;最后,允许证券化之后,信贷机构的风险可以转嫁给投资者,并且还有抵押,它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拉存款、放卖债券,而放松质量的考核。而且,只要信用泡沫不破裂,这种具有宏观风险的游戏就可以无限地自我放大。最终,把烫手山芋扔到别人手中的机构盈利了,能够浑水摸鱼的金融寡头盈利了,即使机构最后亏损但机构掌控者个人也能增加收入,亏损的是最后接盘者、金融机构的普通股东、盲目的人和参与证券化资产投机投资的普通投资人。

  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上越是有钱的人越容易掏别人的腰包。在作为逆向再分配场所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上,获胜的总是大型机构和金融寡头。大投资者的第一个优势是资金量大。资金量大也包括融资渠道可靠。资金量巨大是操纵市场的前提;资金量大的交易者往往有足够的资金补足保证金,不易被强制平仓出局,而小资金量的交易者面对浮亏往往束手无策,最终沦为市场踩踏的牺牲品;资金量较大的投资者可以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卖空交易,而我国资产额50万元以下的人没有证券期货交易资格,由于期货实行T+0制度,股票实行T+1交易,因此使小户处于不利地位。大投资者的第二个优势是能力更强。衍生品非常复杂,相比基础资产,一般投资者更难判断其价值,更难掌握其交易时机和交易策略,而大机构专职人员总体而言比小投资者分析能力强,能综合各种信息进行判断,能及时做出反应,甚至能够进行有利于己的创新,从而衍生品更容易成为中小投资者的滑铁卢。大投资者的第三个优势是能搞到一些一般人搞不到或不知道的企业信息和交易信息,第四个优势是容易达成勾结。在这几个优势的基础上,大投资者另一个优势是容易在对抗中获胜。衍生品交易有时是激烈的冲突和对阵,对阵往往结束于一方没有还手之力或彻底认输之时,而占据资金、融资渠道、能力及信息优势的一方获胜。在极端的情况下,大投资者在衍生品的助涨助跌作用和杠杆特性的助力下,在期货市场上猛买或猛卖,迅速拉抬或打压价格,即逼仓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迫使另一方以不利的价格平仓或违约。

  近年来,投资者对各大银行操纵银价的指控不断,大部分与衍生品业务相关。2016年12月8日彭博社报道,德意志银行曾同意支付3800万美元的和解金,以了结对该行与其他一些银行共谋操纵银价的指控,原告称,和解协议披露的文件为集团、、加拿大及其他公司操纵白银价格提供了确凿证据。德意志银行的档案显示,交易员和提交员每天打电话协调交易,合谋确定报给客户的价差,证据还包括电子聊天记录,投资者指控这些大银行通过每日秘密会议操纵银价。摩根大通也被指控在2010年末期和2011年投放人为操纵的竞价,提供虚假结算信息,对Comex金属市场员工进行骚扰恐吓以获得它想要的价格。NYMEX交易所一前交易员还指出,摩根大通利用雄厚财力推动市场情绪,然后坐等大户因无力追加保证金而吐出持仓。摩根大通对白银具有垄断力,2009年12月持有40%多COMEX卖空的白银量,国际白银权威专家指出,摩根大通的最大罪行是以造成空前市场份额与集中度的价格无限量售出COMEX白银合同。2016年10月,美国法官同意了对2005年12月31日至2013年1月1日期间国际五大黄金定价行合谋操纵金价的指控,这种操纵获利丰厚,即使人为操纵0.01美元的金价波动,这些银行在过去10多年里也会因此收获数百亿美元的利润。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2016年分析在各种金融工具中广泛存在的按差价结算的差价合约(contract for differences)代表性账户,发现82%的客户亏损,人均亏损2200英镑。所以,衍生品市场是扩大收入差距的市场。

  总之,金融衍生品市场形成了一套投机运行机制,便于大金融资本使用控制、操纵、愚弄和欺诈手段对百姓的劳动积蓄、小资产者的价值积累和一般资本的剩余价值与本金进行剥夺和集中,扩大居民收入差距和财产差距。金融衍生品投机于社会无益,但扭曲财富再分配。

  认为衍生品市场可以增加投资收入的观点,是马克思分析的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现象在衍生品领域达到的顶峰。在主流经济学拜物教观念的迷惑下,经济界人士和股民似乎认为衍生品交易可以以钱生钱,忽视了只有生产性劳动才能真正生钱,忽视了衍生品交易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财产再分配关系。

  金融衍生资本对于经济发展和财富创造几无用处,它以投机与为主要活动方式,以寄生与掠夺为主要生存基础,不仅制造金融风险,影响市场稳定,而且破坏企业生产,干扰经济运行,所以,金融衍生品是经济的赘瘤,金融衍生交易是社会资源的浪费。

  经济金融领域的投机有多个层次,一是具有投机成分的实体经济经营投资。二是既有投机因素又有投资因素的基础金融资产投资。因其风险较大并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带有明显的和寄生成分,纯粹的投机也很常见。三是金融衍生品交易,又分为4个层次。(1)实体经济出于保值目的的金融衍生品投资,属于投资为主,具有一定的投机因素。(2)提供保险的信用衍生品投资,其投机因素与投资因素兼具。(3)一般金融资产衍生品交易和商品衍生品投机交易,占衍生品交易的绝大多数。其一般性质就是投机,不具有生产性,其中证券衍生品交易属于纯粹的投机乃至掠夺活动,尽管其中不少以投资的面目出现。(4)直接采取纯粹形式的衍生品交易。资本主义金融市场被左翼学者称为资本主义名副其实,在衍生品领域更是如此。投机活动不可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纯粹的衍生品一个典型形式是广泛流行的二元期权,或称数字期权、固定收益期权、非有即无期权,投资者只需要简单猜测标的资产在规定时间内——例如一小时、一天、一周等——收盘价格高于还是低于执行价格,来决定购买看涨期权还是看跌期权。盈亏多少与价格增长幅度无关,只取决预设回报率。例如欧元兑美元为1.3488时投资者投资100元购买了一份看涨期权,30分钟后欧元兑美元变为1.3500,则盈利70元,如果购买的是看跌期权,则亏损85元。猜对的平均比率只能是50%,但猜对赚得少,猜错亏得多,参与者只能输钱。

  纯粹投机的衍生品一个典型形式是被广泛运用的高频交易,高频交易从极为短暂的微小价差变化中利用计算机交易获利,这种交易的速度之快,以至于有些交易机构将自己的服务器群组安放到离交易所很近的地方。高频交易还运用幌骗(Spoofing)手法虚假报价再撤单引诱他人购买,运用分层下单(Layering)手法输入限价订单使价格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变化,运用抢先下单(Front running)等技术博取价格的时间差,其交易价格与证券的内在价值没有联系,与实体经济发展更是毫无关系,金融投机性质在这里得到最纯粹的表现。这种所谓的产品加剧了市场波动,成为大投机者的有力工具。美国金融危机后银行类金融机构从投机市场抢先局部撤退,高频交易等成为救星。

  传统的有价证券虽为虚拟资本,虽有过分膨胀的可能和投机性质,但它们是实际资本的直接代表,其发行主要是为企业融资,其流通为投资者提供了出口,货币性虚拟资本更是直接为企业服务。但是从有价证券虚拟资本和货币性虚拟资本衍生出来的金融衍生产品,以及类金融衍生品证券化资产和附着于证券化资产身上的衍生品,作为虚拟资本的虚拟资本,完全是无中生有的资本。在期权、期货、掉期等衍生虚拟资本交易中,绝大多数结算是根据金融工具价格涨落支付其差价来进行的,买者和卖者不必拥有合约中注明的证券或资金,也不必实际买入或卖出这些证券。但基础金融资产衍生虚拟资本仍属初级形态的金融衍生虚拟资本,而指数类衍生虚拟资本及二元期权类纯类虚拟资本属于高级形态的金融衍生品虚拟资本。高级金融衍生品虚拟资本比基础金融资产衍生虚拟资本距实体资本更远,也可以说与实体资本根本无关,是一种远离生产的G′-G″-G″′-G……过程。高级衍生虚拟资本交易双方纯粹就价格指数或价格本身的涨跌打赌,具体交易什么完全不重要,甚至有无东西交易也已无关紧要,形成了一种不代表任何实际经济资产的无交易物的虚拟资本。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劳动财富论,一般的金融衍生品既不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服务财富,也不为财富的创造服务,当然也不可能创造价值。在整个社会中,价值和剩余价值总额不会因为投机者的增加而增加。但金融衍生品行业获得收入,就是参与社会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分配,参与价值分割的再分割。衍生品部门所得的巨额价值最终来源于实体经济。庞大的衍生品投资投机者,衍生品交易中介组织及其从业人员,监管人员,他们的所有收入,都来源于劳动者在产业部门中创造的剩余价值和亏损的衍生交易参与者的劳动力价值以及其他劳动收入,大金融资本还将一些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的资本以及救市资金攫为己有。与其他参与剩余价值分割的资本不同,商业资本、借贷资本、银行资本和土地资本参与剩余价值的分割,是因为他们具有为经济服务或参与经济活动的职能,有价证券是这些资本的一部分的存在形式。但是绝大部分金融衍生品交易根本与财富的创造及其服务无关,他们的所得只能是社会财富的单纯攫取。与金融衍生产品一同增长的是金融从业人员的巨额奖金和分红,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时仅华尔街高管层的奖金就达400亿美元。衍生品所得是不劳而获的收入,衍生品部门总体上成为寄生部门,衍生品膨胀成为现代金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腐朽性的最突出表现。

  金融衍生资本不能通过提供服务获得报酬,就只能通过投机和欺诈获得收入,从而对财富的生产和经济运行起到不良影响。

  金融衍生品市场是一个充满欺诈而非公平竞争的赌场。2012年6月,英国巴克莱银行被曝涉嫌操纵国际基准利率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和欧元同业拆借利率(EURIBOR),最后该银行同意支付2.9亿英镑的罚金。此事波及世界数十家大型金融机构被调查,其中9家欧洲大银行收到 500万美元以上的罚单,这些机构不仅相互串通、与LIBOR报价员串通改变LIBOR报价,还操纵欧洲和东京银行同业拆借利率。2015年4月,德意志银行也在美英监管部门关于其操纵LIBOR的联合指控中认罪,同意支付21亿美元给美国司法部。全球利率衍生品有500多万亿美元,通过轻微改变利率,就可以使衍生品价格朝着有利于自己方向发生巨大变动,从而带来巨额收益。衍生品欺诈不仅掠夺收入,还干扰了与经济运行密不可分的金融市场。

  衍生品欺诈也可以直接打压企业和行业生产。2003年底,由于美国就贸易逆差对中国频频施压,中国政府宣布向美国派出大豆等采购团。国际大豆出口商散布虚假需求信息,又为拉升大豆价格买进大豆期货,美国农业部和媒体称美国及北半球大豆歉收。这些举动令大豆期货从220美元/吨左右暴涨到391美元/吨。中国采购团签署了大额大豆期货合同,中国榨油企业也纷纷买入大豆远期合约。之后大豆并未减产,国际大豆价格暴跌50%。中国采购的大豆每生产一吨豆油亏损500~600元,企业纷纷陷入困境,1000多家榨油企业仅剩90多家,四大国际粮商乘机并购,其中64家由外资控制,国内独资且有竞争力的只有一家,还有一些国际粮商在中国建厂。外资几乎无一例外地让中国工厂购买他们的低价转基因大豆,中国农民种豆无利可图,大豆种植不断减少,中国从大豆净出口国成为最大大豆进口国。在国际四大粮商攻城掠地中,人为操纵期货市场和老练使用套期保值功能是他们阴谋得逞的关键。[11]其后,差不多每次中国大豆采购,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价格都会被炒上涨。其实,一些企业套保巨亏,也往往与衍生品市场被操纵有关。

  金融大鳄借助或明或暗的国际资本流动,到其他国家尤其是金融资本弱势国家吸金掠夺。巨型金融机构具有操控能力,资金雄厚,操作能力也强,它们利用期货等工具呼风唤雨,制造恐慌、欺骗、推升泡沫,从中渔利,带走东道国的财富,甚至引爆金融危机。

  金融资本及其衍生资本源于生产,但脱离生产乃至统治生产、盘剥生产,形成了功能的异化。它们不但不能促进产业资本投资、公共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和个人消费开支增加,反而从金融市场吮吸经济剩余。2008年摩根大通的固定收益衍生品店头交易,在金融史上最糟年份获利50亿美元,还不包括其盈利其能力最强的利率互换、地方政府公债和外汇衍生品的收入。高盛公司2009年的收入中有25%至35%来自金融衍生品业务。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和兴业证券2012年衍生金融工具方面的收益分别达8.08亿元、2.78亿元和1.43亿元。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金融利润占社会总利润的比值上升到40%,这是促发生产过剩的一个因素,其中衍生品功不可没。

  一种观点认为,金融衍生品市场如果不存在垄断和操纵,就可通过价格发现来优化资源配置。实际上,金融衍生品市场并不具有价格发现功能, 即其价格并不一定比竞争性已经比较充分的基础金融资产市场价格更优越,不等于就是均衡价格,也不可能预料出未来的产品价格,所以根据这一价格信号安排生产和消费,效果不可能比使用即期价格信号更好。况且,金融衍生品市场价格总是无厘头大幅波动,用这种扭曲的价格信号指导经济运行只能起到误导的作用,并不能优化资产配置。金融衍生品市场价格不应也不会成为国家甚至世界的基准价格。

  维持衍生品交易需要无端消耗很多社会资源。衍生品活动占据和获得的价值不但需要用来弥补衍生品交易消耗的物质资源,弥补大量的人力成本,还要获得相当可观的利润。这增加社会交易成本,不仅不能提高金融经济效率反而降低了社会经济效率。

  由于金融衍生品不能为金融交易和大宗商品市场发现价格从而不能指导反而影响社会资源配置,不能有效化解金融风险反而制造多种风险,不能增加投资者整体收入反而减少普通投资者的收入,不能创造财富反而干扰实体经济活动,主要是一个通过投机欺诈操纵来攫取利益、浪费财富的领域,它对社会来说总体上就是冗余的甚至是有害的部门。

  当今世界的金融衍生行业发展得实在过多了。2003年沃伦·巴菲特警告说,金融衍生品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时美国的信用类衍生产品的市场不过3万亿美元,而到2007年底就达到了60万亿美元,是美国的GDP的4倍,截止到2008年9月底,美国储蓄机构的资产为13.61万亿美元,而持有的衍生品合约名义面值却超过177万亿美元,是资产总额的13倍。2011年全球衍生品市场的名义本金达到全球GDP的10倍。美国金融危机前,全球金融衍生品总额约为500万亿美元,而2016至2017年间已超过1500万亿美元,美国六大银行衍生品杠杆率超过24倍。

  由于金融衍生品在1929年大萧条中起了破坏作用,罗斯福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规禁止农产品期货之外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等投机活动,对美国克服大萧条,对金融市场半个多世纪比较平稳的运行起到了帮助作用。20世纪90年代,美国废除禁止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法规后,全球频繁出现金融衍生品造成巨大危害的事件,金融衍生品甚至被认为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美国在金融危机后制定的多德—富兰克法规只是对衍生品场外交易规范化,对商业银行的衍生品业务进行了少许的约束,却同时规定金融衍生品享有优先清偿权,这不但允许衍生品投机大规模存在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而且将存款、债券等资产置于危险境地,而存款、债券一旦受威胁,会给居民、企业、银行及经济带来巨大灾难。即使这样,特朗普和金融家们也嫌其监管太严而欲将其废除。

  中国如果听从西方建议实施金融自由化、泡沫化、赌场化,美国金融大鳄就能用金融赌场上的虚拟筹码洗劫中国,中国就会面临虚拟泡沫破灭不断需要巨资挽救的局面,经济增速就会难以抵御美欧危机的反复冲击。[12]

  马克思、列宁曾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虚拟金融资本大扩张的趋势,指出金融资本的谋利贪婪性使金融市场演变为纯粹的投机、、欺诈、寄生场所,金融交易是扩大收入差距的工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金融市场的分析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十分适用。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坚持金融发展的社会主义科学方向,防止与实体经济无关的,制造风险、破坏稳定、扭曲分配、浪费资源的金融衍生产品膨胀起来。

  [1]李黎、张羽:《金融衍生品交易与商业银行绩效——基于美国的经验》,《管理科学》2009年第4期。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800页、 571页。

  [4]邢天才、张阁:《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现货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新华富时A50的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第7期。

  [5]邢天才、张阁:《中国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联动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沪深300仿真指数期货数据的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第4期。

  [8]、:《限制股指期货交易能降低波动率吗?——来自沪深300指数的证据》,《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友情链接
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扫一扫关注我们

热线电话:400-222-6666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Copyright © 2012-2018 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   冀ICP备12005254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